延吉市蓝天救援中心筹建于2019年6月,现有志愿者170余人,2023年在应急管理局的支持下,在延吉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,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52222401MJ0A48547J,法定代表人为李伟。业务范围为辅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;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开展大型社会活动应急保障;应急救援及应急救护培训及宣传。
救援范围:山野救援、水域救援、水域搜寻打捞、高空绳索救援、自然灾害救援、人员走失搜寻、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障、防灾减灾宣传、应急救护宣传等。
延吉蓝天
延吉市蓝天救援中心自筹建成立至今,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,严格遵守国家法律、法规及相关规定,遵守救援中心章程、纪律等条款,完善队伍管理,现队伍正在逐渐壮大,向着正规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的方向发展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,救援范围多元化发展。工作重点也放在提高团队整体救援能力及队员救援技能培训上。成立以来,我们全体队员一直秉承同在蓝天下、携手为公益的核心理念;本着人道、博爱、奉献的志愿精神;遵守少说多做,默默奉献,完善自我,善待他人的队训,以无偿为社会提供救援服务为宗旨,多次开展应急救援活动,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。我们始终不忘初心,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,在公益救援的路上,积极进取、严格自律,一步一印,铿锵前进。
一、组织架构
01
决策管理层
1、设队长一名,负责全局统筹与跨部门协调;
2、理事会成员,负责制定战略规划与重大事项决策。
02
职能执行部门
1、党支部:负责中心党务建设、党员发展、日常党员活动;
2、团支部:负责中心共青团建设、团员发展及团员活动;
3、工会:负责中心工会建设、队员权益保障、组织队员团建等活动;
4、妇联:负责中心女队员权益保障;
5、搜救行动组:下设山地、水域、城市搜救分队,配备绳索救援装备、冲锋舟、声呐等专业设备;
6、技术保障组:包含无人机侦察组与无线电通信组,承担应急搜寻与通讯任务;
7、医疗救援组:配置持证救护员20名,执行救援任务伤员分级处置及心理干预;
8、后勤支援组:管理装备物资、交通调配及临时安置点搭建;
9、秘书组:负责任务发布、日常文案处理、档案管理、微信群管理。
03
协作网络
1、与延吉市应急体系建立“联合响应”机制;
2、建立微信响应平台,覆盖延边州8县市。
二、专业化人员梯队
01
人员构成
1、救援中心共有志愿者170余名(正式队员69人、志愿者100余人);
2、救援中心现有党员19名;共青团员12名;女队员43人;
3、个体工商户45人;上班人员96人(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);自由职业者29人。
02
核心救援力量
1、69名正式队员通过体能测试、技能认证(100%红十字应急救护员证、28人持有应急救援员证)及心理评估;
2、实行24小时备勤值守制,年均参与实战演练超100小时,掌握绳索速降、系统搭建、水域救援、水域搜寻打捞等专项技能。
03
辅助志愿群体
注册志愿者超过100余人,按能力分为:
1、一线支援组(60人):参与现场辅助救援,需完成40小时基础培训;
2、后勤服务组(40人):负责物资整理、信息录入等非前线工作。
04
专家顾问团队
三、全维度任务图谱
01
紧急救援行动
1、山地搜救:12次(任务区域:延吉市、龙井市、图们市、和龙市、安图县)
2、竖井救援:1次(任务区域:延吉市)
3、水域救援:2次(任务区域:延吉市、龙井市)
4、水域搜寻打捞:38次(任务区域:延吉市、龙井市、和龙市、图们市、敦化市、珲春市、安图县、汪清县)
5、人员走失搜寻:42次(任务区域:延吉市、龙井市、和龙市、图们市)
02
公共安全保障
1、大型群众性活动保障:35次(马拉松赛事、足球赛事、自行车赛事)
2、疫情防控:完成延吉市中小学校舍、企事业单位、社区居民区消杀作业,疫情防控及检测,搭建应急帐篷等工作230次。
03
防灾能力建设
1、开展应急培训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43次;
2、联合消防部门开展绳索救援模拟演练3次;
3、联合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次。
四、可持续运行机制
01
资源整合
1、与应急主管部门开展长期合作,辅助政府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;
2、与延边州红十字会签订合作协议,成立延边州红十字蓝天救援队;
3、与敦化市应急管理局、安图县消防队签署应急救援合作协议;
4、与社区建立应急服务联动协调,培训社区志愿骨干。
02
培训体系
实行“线上理论+线下实操”双轨制,组织救援技术、急救技能等培训106场次。